Google Adsense

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

[转载]财经篇~2014的印度 2001的中国



经济 财经新闻 2014-09-21 18:10 新闻由东方日报提供

一些人在几年前预言印度将很快超过中国, 成为新兴市场冠军,但是今日的印度看起来并不太像这么一个经济发电机。

不过如果你把一个关键事实——中国开放经济丶给予公司更大投资和生产自由度,比印度足足领先了13年——考虑在内的话,那么这两位参赛选手的差距看起来就要小得多了。在出口丶资本支出和外商投资方面,今日的印度与2001年的中国非常相似。

随着印度在经历了3年的低增长丶高通胀之後站稳脚跟,这一点应该会给其国人同时带来安慰和忧愁。

之所以能带来安慰,是因为这表明该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可能保持在中国式增长的轨道上。

错失催生繁荣优势但也带来忧愁,是因为印度的拖延可能意味着,该国已经错失了催生中国式繁荣的一些大优势。

後面这点尤其值得思考,考虑到印度新当选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正在刻苦地研究如何追随中国出口和投资驱动型成功的路线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出访印度首都,他肯定遇到一张很眼熟的经济复兴妙方。

新德里方面旨在提振出口,并且在未来5年中把印度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提高50%。

莫迪上个月在印度独立日劝勉全球企业称,卖给全球,但是在这里生产。

效仿中国提振工业增长

莫迪向印度人承诺将建设高铁和「智慧城市」。他还在设立更多的经济特区,特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并避开印度繁杂的行政程序。

莫迪也在效仿中国来用强力的政府指令和支持举措来提振工业增长。

印度贸易部长妮玛拉(Nirmala Sitharaman)上周称,政府将努力和本国制造商联合起来让「印度制造」成为所有人引以为豪的品牌。

但印度能像中国那样实现经济增长奇迹吗?到这里就要说一说作为领先者和後来者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种子是在1978年播下的,当时邓小平进行了农业改革,并开始欢迎外资进入中国。

对於印度来说,该国的经济腾飞始於1991年,当时发生的一场外汇危机,迫使印度政府取消了对公司生产和进口的控制,这是该国获得国际援助的条件。

在1978和1991年此後的几年里,这两个国家所走的道路惊人的相似。

在那几年中,两个国家的出口丶外来投资以及在设备丶基础设施和其他未来增长所需方面支出的增长率都很相近。去年印度经通胀因素调整後的人均产出小幅高於中国2000年时的水平。

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即使在2001年,中国经济也比当前的印度更加倚重制造业。印度的经济增长更多地是受软件和企业外包等服务行业的推动。

至於这种情况是否预示着印度会有更多的年头实现像中国一样的发展,相关证据指向不一。

低成本制造业现在已经不再是可靠的押注。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当前全球需求的增长更多地受到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推动,而不是富有发达经济体,而中等收入经济体本身仍然依赖出口以维持增长。

换句话说,印度在这场已经非常拥挤的聚会中来迟了一步。孟加拉国生产服装;菲律宾生产电子产品;泰国和越南生产机械设备和电脑芯片。

印度国际经济研究协会(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的经济学家沙恩雷(Saon Ray)说,印度在「尖端高科技但极其小范围的领域」仍有机会,如药物开发和半导体设计,印度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立足点。(但印度实际上并不生产芯片。)

沙恩雷说,成为工业中心从来不会太晚,因为科技的好处就是它随时都在发展变化。

普拉萨德说,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印度不能通过引导本国货币走软来提振出口。与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过去的成功案例不同,目前印度的资本账户基本开放,其货币卢比的走势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较高。

现在的印度还缺乏一个有利因素: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美国联邦储备局(Federal Reserve)的货币宽松政策是本世纪初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和印度)繁荣背後的主驱动力。

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奇丹艾雅(Chetan Ahya)强调了印度拥有较年轻人口的经济优势。

2000年, 中国人的年龄中位数为30岁。现在印度是27岁。对印度年轻一代的教育以及为他们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是重中之重。

艾雅说,经济所能到达的顶峰取决於对工作年龄人口的合理使用程度。

不过,中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於印度。2011年印度的识字率甚至赶不上1990年时的中国。

2013年印度成年人曾在校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与1985年的中国持平。印度的健康丶卫生和长寿指标同样落後了几十年。

凭藉如此基础而建立起经济强国的先例实不多见。


资料来源:http://cnews.cari.com.my/news.php?id=6567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