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转载]理财篇~掌握一生的财富由儿童开始

2011-11-16 07:01 新闻由联合日报提供

现今还有很多人还抱有「讲钱伤感情」的观念,大人之间只要一谈“钱”,就会被公认为“俗气”,更何况要跟一个小孩谈钱呢?父母亲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担心从小开始灌输小孩关于理财的知识,会否把他们操练成一个守财奴,并对金钱斤斤计较;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完全不把金钱当一回事,长大后又会否成为无可药救的“败家子”。因此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的确是举足轻重、不可被忽略的一门大学问。
「给孩子鱼,倒不如给他钓竿」。同样的道理,与其留给孩子家财万贯,倒不如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好理财的教育,反而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可以有更多的帮助。从短期的效果来看,孩子会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而在长远的角度中,孩子会更有能力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及树立正确的道德和劳动观念。当然,训练孩子养成理财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由三个方面来着手,即灌输孩子正确的财富及金钱价值观、认识金融商品和掌握理财技能、培训孩子对自己家庭日常生活的理财实践。
理财是一门高度艺术的学问。第一步当然是让孩子知道何谓金钱和其由来及演变。身为父母或许会认为,只要孩子懂得掌握金钱的实际价值,就等于孩子已掌握足够的金钱概念。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曾经有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家,对100名3至8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当他询问这100名儿童“钱从哪里来”时,竟然有80%的儿童分别回答「钱是从爸爸的口袋来的」、「钱是银行给的」。当中只有区区的20%儿童知道钱是爸爸和妈妈辛苦工作赚回来的。该项调查究竟说明了什么?这不就说明了在孩子们的观念里,认为金钱是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的。试问当孩子以为只要按一按提款机,钱就会取之不尽、或是在支票上签下大名就能疯狂购物,那他们还会不会珍惜金钱呢?惟有让孩子认识了金钱后,他们才晓得金钱是需要经过辛苦工作赚回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和珍惜金钱。在培训孩子理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即告诉孩子金钱的量或数目并不是财富惟一的指标。这为了避免他们在未来因忙着追求金钱上的财富当儿,却忽略心灵上的富足。孩子是否能在将来成为真正「富足」的人,还是只懂得迷失于金钱堆里,就得视他年幼时所被灌输的价值和观念了。
在金融体系空前发达的年代里,教育孩子确认复杂的金融体系和建立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生活技能是必要的。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会有大量与金融体系打交道的机会。若能及早让孩子认识,那么对他们日后的理财道路会有很大的帮助。当渐渐走向知识型的经济社会时,基本的理财技能知识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如果让孩子可以掌握到理财技能,他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聪明地运用金钱。
正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所强调的是技能训练,那就是如何装备孩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对于个人理财教育是鲜少被提及的。因此,我们不可以期望说孩子受了高深的教育后,自然而然就会懂得如何理财。以目前的环境来看,要培育孩子理财,个别的理财教育还是非常重要。
此外,家庭生活也是金钱教育的现成教材。父母亲努力工作的态度和平日的消费方式,皆属一道桥梁把良好的价值观念转达给孩子。如果缺乏金钱观念,再多么完善的理财计划,也无法让孩子累积财富,甚至还会严重地影响孩子将来事业与人格的发展。由此可见,父母亲的身体力行是何其的重要,要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又如何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呢?既然父母的理财与习惯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就得及早树立好榜样。不然,当孩子进入了青少年期后,所有的坏习惯和错误的金钱观念一旦定型,到时才要亡羊补劳,经已届时已晚了!
掌握一生的财富由儿童开始。孩子从小就建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那么就不必担心他将来会成为一个挥霍无度的暴发户或是视钱如命的吝啬鬼了。我们要记得:「留下财产给孩子,只能让他们暂时享受财富」、「培养孩子得到良好的职业,只能让他们赚取财富」、「惟有给孩子良好的理财教育,孩子方能永远地掌握财富」。


个人理财十大原则
 2011-11-12 07:00 新闻由联合日报提供

在个人理财方面共有10大原则,而这些皆是理财方面的基础。
一、知识(最佳保障)
●了解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
●对本身的一生财务计划负责。
●明智地咨询专家意见。
二、没有一项计划,任何事情无法实现
●消费的想法通常较储蓄来的简单。
●储蓄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周详的计划。
●展延一项财务计划,意味着目标更难实现。
三、金钱的时间价值
●今日所收获的金钱比未来所收获的更有价值。
●必须掌握和了解储蓄与投资价值与时俱增的道理。
●了解复合年成长率。
●了解现在的花费意味着未来的偿还之道理。
四、赋税影响个人理财的决策
●了解税务对投资回酬率所带来的影响。
●比较扣除税务后的各个投资替代方案。
●了解税务条例。
五、金钱流动的重要性
●为发生无法预测的事件作出准备。
●确保金钱或流动性资金随身拥有。
●确保流动性资金可涵盖3至6个月的生活开销。
六、俭以防匮,精明开销
●区分“想要”与“必需”的不同。
●购买一样物品之前做好一切功课。
●以最好的价位购买物品。
七、保护自己,免受任何重大灾难的冲击
●在灾难发生之时,确保本身拥有适当的保单。
●了解本身的保单涵盖范围。
●专注在可涵盖会显着影响财务状况的重大灾难之保单类别。
八、风险与回酬密不可分
●储蓄和投资可使金钱增值。
●投资者因预期中的通胀现象而要求较低的回酬。
●投资者因不断增添的风险而要求较高的回酬。
●通过将金钱投放在多项投资活动的方式来减低风险。
九、金钱与思想的关系
●行为的偏差或会导致重大的财务失误。
●心理账户的记账(mental accounting)影响财务决策。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意指基于想法的偏差,人们总是把获利良好的投资脱售,而保留那些亏损的投资。
十、实现财务计划
●踏出迈向财务目标的第一步通常是困难的。
●接下来的步伐将会变得更为简易和轻松。
●第一步是为本身支付 -- 先储蓄而后消费。
●提早储蓄的效果和威力是意想不到的。



通胀影响购买力

 2011-11-05 07:00 新闻由联合日报提供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因此很多人为了不要冒风险,而将钱存在银行里,以确保钱不会在投资失利中输掉。这样的方法的确可以让人高枕无忧,因为银行是一个安全的存钱场所,至少目前为止是如此,别人想从银行偷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形的情况确实如此,因为储户在银行存多少钱,印在存褶上数字肯定不会减少,而且银行还会支付利息给储户。然而,不要忘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会出现一只无形的手,它会把储户银行的钱变小。
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一些玄,不过,只要了解通货膨胀与币值购买力的关系,相信对这样的说法就会有所领悟。
这主要是因为平民的钱不管是存放哪里,都会给无形的通货膨胀率给吃掉,所以君不见在当前全球物价不断高涨的时代,平民的购买力有日渐下跌的趋势,昨天的10令吉可能可以买到一日三餐,但是,今天可能只买到二餐。
虽然最近我国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还可以吃到丰富的3令吉午餐,但是普通人可没有那么幸运,可以找到如此便宜又丰富的午餐。
在目前通货膨胀高涨的年代,存放在银行的钱所赚取的利息,绝对不足以弥补不断高涨的通胀损失,因此,平民的钱存在银行之中,是会被通胀不知不觉地吃掉的。
其实,不只是平民的钱而已,就算是最一个国家当中,负责管理财务的机构--中央银行,它的外汇储备金也会在不知不觉给无形的手给吃掉。
这包括通货膨胀率和美元汇率,最近将各国中央银行的钱吃得最历害的非美元汇率莫属。
这主要是因为美元一直保持弱势,使到全球各地汇率不断高涨,当然一个国家拥有更强的货币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购买力已经增强。
不过,汇率有如双面利刃,是一个不容易处理的习题。对于国家而言,货币增值的确提升了购买力,可以协助抵抗通胀压力,特别是现在全球面对粮食荒的时候,强而有力的货币将纾缓外来的通胀压力。
不过,另一方面,美元快速走贬对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主要是因为在上个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美元一直占据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各央行及大型公司对其趋之若鹜,将其作为资产保值的最佳途径。
现在美元大幅贬值,使到各国中央银行面对外汇储备金缩水的窘境,美元每次贬值,这些中央银行的储备金里的钱就自动蒸发掉,因为美元可以兑换成为他们本国货币的数量减少了,就好像平民的钱因通胀率高涨而货币的购买力减弱一样。
因此,这也意味着美元汇率走贬,情况与大家所忧虑的通货膨胀率一样,都会把别人的钱给无形的吃掉。

贷款期限长短,何者为佳

2011-10-26 07:01 新闻由联合日报提供
活在现今的社会里以借贷的方式购买房屋已是无可厚非、司空见惯的事。具争论性的话题反而是贷款期限的长短何者为佳?
一般上以贷款期限来说,就有下列几种不同的见解:
1)用最短的融资期限,在短期内把贷款还清以便能节省利息。
2)把贷款期限拖得越长越好,那么每个月只需付低额的分期付款。再说在通膨效应下钱会越来越小,现在还不如将来还。
3)先把贷款期限放长,有钱后再大笔还清部份或全部贷款。
首先,我们得先把经济能力这因素放一边。对於收入不高或经济能力不强的人来说,别无选择,贷款期限可要依据偿还能力来调整至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应付得来的每月分期付款。可是对於经济能力没有问题,有偿还能力的人来说,以上到底那一种说法是最正确的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也根本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是适合每一个人的。
今天我主要的目的乃是要让各位清楚的知道,在不同期限的贷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偿还贷款的结构。以便能更详尽的分析何者更为适合自己的“口味”。
以一项1万令吉,7%年利的房屋贷款为列,图(一)是在短期5年内清还贷款的利息/贷款结构;而图(二)则是选择以长达30年期限的摊还方式。两者之间的每月供款(5年贷款为1,975.47令吉,30年为664.75令吉)当然有显著分别。就如之前所提过,如果抛开偿还能力不谈,是否意味着以长期贷款,每月只支付少数的供款较为“值得”呢?表面上看起来也的确有如此的“感觉”。
图(一):五年期限房贷摊还表
贷款数目(令吉) :100,000.00
利率(%/年) :7.00%
摊还年限 :5年
每月供款数目(令吉) :1,975.47
每年供款数目(令吉) :23,705.64
年份 支付利息 (令吉) 摊还贷款 ? (令吉) 每年供款 ?(令吉) 支付利息及摊还贷款比率 贷款剩余 ?(令吉)
1 6,403 17,303 23,706 27 : 73 82,697
2 5,149 18,557 23,706 22 : 78 64,141
3 3,803 19,902 23,706 16 : 84 44,238
4 2,360 21,345 23,706 10 : 90 22,893
5 813 22,893 23,706 3 : 97 0

三十年期限房贷摊还表
贷款数目(令吉) :100,000.00
利率(%/年):7.00%
摊还年限:30年
每月供款数目(令吉) :664.75
每年供款数目(令吉) :7,977.00
年份 支付利息 (令吉) 摊还贷款 ? (令吉) 每年供款 ?(令吉) 支付利息及摊还贷款比率 贷款剩余 ?(令吉)
1 6,965 1,012 7,977 87 :13 98,988
2 6,892 1,085 7,977 86 : 14 97,903
3 6,813 1,164 7,977 85 : 15 96,739
4 6,729 1,248 7,977 84 : 16 95,490
5 6,638 1,339 7,977 83 : 17 94,151
6 6,541 1,436 7,977 82 : 18 92,715
7 6,437 1,540 7,977 81 : 19 91,175
8 6,325 1,652 7,977 79 : 21 89,524
9 6,206 1,771 7,977 78 : 22 87,752
10 6,077 1,900 7,977 76 : 24 85,852
11 5,939 2,038 7,977 74 : 26 83,815
12 5,792 2,185 7,977 73 : 27 81,629
13 5,633 2,344 7,977 71 : 29 79,285
14 5,463 2,514 7,977 68 : 32 76,772
15 5,281 2,696 7,977 66 : 34 74,076
16 5,086 2,891 7,977 64 : 36 71,184
17 4,876 3,101 7,977 61 : 39 68,083
18 4,651 3,326 7,977 58 : 42 64,757
19 4,410 3,567 7,977 55 : 45 61,190
20 4,151 3,826 7,977 52 : 48 57,364
21 3,874 4,103 7,977 49 : 51 53,261
22 3,576 4,401 7,977 45 : 55 48,860
23 3,257 4,720 7,977 41 : 59 44,141
24 2,915 5,062 7,977 37 : 63 39,079
25 2,548 5,429 7,977 32 : 68 33,650
26 2,155 5,822 7,977 27 : 73 27,828
27 1,733 6,244 7,977 22 : 78 21,584
28 1,280 6,697 7,977 16 : 84 14,886
29 794 7,183 7,977 10 : 90 7,704
30 274 7,704 7,977 3 : 97 0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两者之间支付利息和摊还贷款比率的分别。在5年摊还期的贷款中,第一年的总供款为1千975.47令吉 X 12 = 2万3千706令吉。而当中的1万7千303令吉(1万7千303令吉/2万3千706令吉=73%)是用来摊还贷款,其余的6千403令吉(6千403令吉/2万3千706令吉=27%)则用来支付利息。整个过程中所支付的总利息也只有1万8千528令吉或是贷款的18.5%。
再看看30年摊还期的贷款,在首年总供款的7千977令吉当中,6千965令吉或87%用来支付当年的利息,只有区区的1千012令吉或13%是用来偿还贷款。这种支付利息多於偿还贷款的情况会一直延续至第20年。只有进入第21年后,偿还贷款的部分过於支付利息。而在整个贷款期间,所支付的利息是13万9千311令吉或是贷款的139%。
如果在这摊还期的过程中,投资者能赚取超过所支付利息的投资回酬率,当然这项贷款是获利和值得的。若是个人的投资回酬率不高,又有偿还能力能在较短期限清还贷款,又何必为了每月供款较低而付上这昂贵的代价呢?
而对於第三种说法,以长期借贷为起点,过后不定性的大笔摊还。此做法固然有它的伸缩性。但因为贷款期限长,在“等待”大笔摊还的过程中我们所必须支付的利息还是相对的高。更何况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么有纪律,“有钱”后会乖乖的拿去先清还贷款呢?这种做法也不能让我们在分配与花费的基本理财原则上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不确定何时才能把贷款真正清还。为何不干脆依自己的偿还能力把贷款期限缩短,在节省利息的当儿,也能有明确的方向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